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发展稻谷低温保质储存技术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24-03-10 来源:产品中心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多次强调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稻谷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和中国人饭碗里的第一主食,其安全尤其受到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就将目光聚焦在粮食安全方面。她表示,加强稻谷低温保质储存技术探讨研究、应用与推广,提高储存周期和品质,对于我国粮食减损,保证储备体系高质量稳健运行,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3年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粮食总产量达13908.2亿斤,比上年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户既要种好粮,还要储好粮,更要想方设法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从全国来看,传统农户在储粮环节造成的粮食损耗占总储备量的3%—5%。”唐俊杰介绍,当前,我国北方稻谷储存主要是采用秋冬季通风降温、春夏季粮仓气密隔热等措施;南方地区针对粮仓采取了更严格的气密隔绝热量的措施,同时配合机械制冷以及粮堆“热皮”控温等技术。稻谷常规储存年限为2至3年,而在品质满足“宜存”标准下,采用低温保质储存技术可将稻谷储存年限延长至最长4年,每吨可为企业增加60元至100元的综合收益。此外,有研究表明,低温保质储存可有效抑制稻谷中游离脂肪酸的形成,使脂肪酸含量平稳。低温保质储存半年的稻谷发芽率可保持在91%以上,淀粉含量变化不明显,菌落数增长缓慢。

  谈及当前中国传统稻谷储存技术存在的问题,唐俊杰坦言,在节粮减损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储存技术效益低、损耗大,相对落后。具体来看,传统稻谷储存粮仓保温隔热能力难以满足低温储存技术方面的要求,传统稻谷储存运维人才知识结构不完整,缺乏对新技术、新装备的了解,往往造成储粮过程的安全风险隐患和能源浪费。同时,传统稻谷储存技术方案相对笼统,对北方和南方不同区位、籼稻和粳稻不同品种、原粮和成品粮不同形态等,缺乏针对性储存措施。

  对此,唐俊杰建议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稻谷低温保质储存研发技术与创新,构建制冷技术、空调工程和食品工程等多学科共创平台,以稻谷低温保质储存技术集成化、系统化和产业化为目标,设立国家级低温保质储存技术创新基金,积极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同时,建设稻谷低温保质储存运维人才教育培训与评价体系,制定运维人才能力等级标准,保障运维人才知识技能持续提升。此外,有关部门要深化稻谷低温保质储存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组织和参与国际交流,为科研人才、从业者和政府代表提供国际流平台,扩大我国在稻谷低温保质储存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唐俊杰认为,有关部门还要积极分析稻谷低温保质储存属地特性,研究属地化、分布式管理策略。以属地化、分布式管理为基础,鼓励各个地区建立低温保质储存研发技术和应用中心,以应对不同品种、不同气候和不同环境带来的技术难题。“引导各地政府、企业、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树立绿色‘大储备’思维。”唐俊杰说。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对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