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交易火爆 而位于主产区的全国最大玉米贸易企业却破产

发布时间:2024-01-17 来源:产品中心

 

  据来自新京报的最新报道显示,曾经全国最大的玉米贸易商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已经于2018年5月15日向法院提交了书面意见,明确说同意进行破产清算。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8年7月16日致函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其集中管辖省内吉粮集团二、三及子公司破产重整事宜。

  而自进入8月以来,包括吉林粮食集团外贸公司兴华粮库在内的多家吉粮集团子公司都在申请破产重整。

  作为我国最大的玉米主产区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曾经的国内玉米贸易第一大国企,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终被自己人给撂到,2017年7月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祥久被调查,今年2月被有关部门立案审查。

  资料显示,成立于1995年的吉林粮食集团是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出资,是国家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之一,自成立之初就自带光环。由于手握东北优质粮源,加上具有粮食进出口经营权(此前国内仅有两家企业拥有此权限),吉粮集团的业务做的也算顺风顺水,在前期我国玉米出口业务中占了重要地位。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我们国家消费升级,北粮南运格局逐渐成型,东北作为大粮仓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但吉林粮食集团在这一转变中显然为准备好,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2005年巨亏3.5亿元,这也导致次年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筹建。

  然而之后的戏剧性发展也值得玩味,承载粮食物流项目的华粮集团,自筹建之日起就是瞄准国内最大的跨区域性粮食物流公司的目标,成立之后就迅速布局,一举拿下自有中转库、港口、散粮车和船队,初步形成北粮南运通道,成为国内大型的粮食物流公司。但随后的业绩却是,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亏损之日,一直亏到2013年整体并入中粮。

  与此同时,连年亏损的吉林集团则在这时通过一系列改革,到2006年末一举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818万元;2007年效益翻番,实现利润5296万元;2008年实现利润1.3亿元,一举坐稳全国玉米贸易第一把交椅。

  作为东北玉米主产区,玉米贸易在吉粮集团的业务板块中占了重要位置,而吉粮集团2006-2008年在玉米期货上的操作也一度被认为是国内粮企套期保值的典范,但随后该企业在这一领域却出现巨亏——消息称亏损额度近4亿。

  当然,对于吉粮这一曾经的巨无霸企业,如果后期经营状况改善,抹平4亿的亏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它却更像一个信号,并折射出中国式粮企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的无奈。

  作为我国粮食行业,由于长期的粮食价格平稳,一方面造成国内粮食企业产业利润不高,在市场的升级换代之际难以有效控制风险,另一方面让拥有政策支持的公司能够在平稳的市场获得较好收益,却也让他们无力面对外部市场的竞争。

  据悉,在吉粮集团盈利的那几年,基层员工的工资并不高,而随着我们国家整个经济结构迎来大调整,经营成本在当时对所有企业提出了新的调整,吉粮显然认为在期货市场能给他们带来好的解决方案,这直接引发了后面的巨亏。

  而在期货业务出现亏损之后,从公开消息看,吉粮陷入一系列的资本扩张和改制重组之旅,并由此进入内耗模式,在近年国内粮食产业仓储贸易迎来火爆发展的黄金季节里,吉粮渐渐失去的市场的步伐。

  从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来看,由于我国耕地资源的限制,加上产业体系的调整,未来东北大粮仓的概念会愈加清晰,销区省份未来会促进多,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作为粮食调出省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比重也会愈加明显——不仅仅包括玉米、大米等原粮,还包括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从目前看,在吉粮倒下的同时,包括中储粮、中粮、京粮等一大批粮食企业纷纷在东北加大产业布局,从基地建设到仓储物流,但考虑物流成本(注:东北的粮食往往通过铁路、公路,从东北腹地运至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等装船,经海上运达南方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港口,再通过铁路、公路运输至当地粮食加工公司,流通费用占粮食总成本的30%),物流成本及围绕物流行业的外延服务将成为重中之重。

  注:以上资料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因数据有限,部分内容仅供参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