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三大看点关系到所有人

发布时间:2023-11-26 来源:新闻中心

 

  粮食安全不仅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关系到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毕竟对那些曾经吃不饱饭的一代人来说,吃饱是一个幸福的记忆。而加强粮食流通管理,确保粮食收购、储存、销售、加工所有的环节平稳有序运行,就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重点从严格规范政策性粮食经营活动、优化流通管理的监管措施、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防止和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加大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惩处力度和明确监督管理职责等6个方面对逐步加强和规范粮食流通管理做出规定。其中有三大看点与我们所有的人息息相关。

  第一个方面,强化和优化我国的粮食流通事中、事后的监管,防止出现各种粮食收购、流通中出现的囤积居奇和哄抬价格行为

  确保粮食安全慢慢的变成了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最重大问题,毕竟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特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中国未来1.3亿吨粮食缺口问题权威报告一出来,不仅引发了大众的焦点关注,更开始忧虑是否会面临没有粮食吃。毕竟民以食为天,人们的担心是正常的。

  继”豆你玩”后“玉米涨”现象同样引发非常大的重视,玉米“涨猛了”!粮价“一涨双高”迎来新格局!东北的玉米粮价在上年几乎是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后,玉米粮价迎来一涨双高的格局。从整体玉米的价格看,上年玉米价格会出现了猛涨的态势,平均一斤玉米上涨了0.3元,最高价格持续上涨了0.5元,涨幅总体上来说依旧很大。平均玉米价格在2500~2650元每吨之间,距离历史的玉米最高价1.4元仅仅差0.005元。有的专家分析认为,今天玉米价格会出现的大涨的行情,预示着2021年玉米价格还会上涨,突破玉米的历史最高记录1.4元每斤可能指日可待。

  无论是玉米价格的上涨还是大豆价格的上涨,都要求我国加强和优化粮食领域的监管措施,以防止市场垄断行为和过度的囤积居奇行为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冲击和影响。这次强化优化监管措施。转变粮食流通监管方式,取消粮食收购资格行政许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粮食经营者信用档案,明确和完善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措施。就是要确保在粮食流通领域全面进行监管,以确保粮食市场的稳定。

  第二个方面,粮食质量的安全涉及到所有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势在必行

  粮食储备关系到我国的战略安全和食品安全,我国各部门对粮食储备工作也十分重视,但却不断地发现粮食储备过程中的问题,存在的问题虽具有偶然性,但仍然非常严重:

  2013年5月27日至8月2日,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进行巡视,巡视意见指出了中储粮基层腐败案件高发等问题,其中就涉及到粮食储备的质量上的问题。5月31日下午,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大火,共有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储量4.7万吨。从而引发了中储粮黑龙江窝案,六成直属库涉案,罪犯密集程度触目惊心。

  同样重要的是,粮食流通环节也有可能会出现各种粮食变质、霉变、粮食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等问题,都严重地影响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

  2012年有研究团队在采样调查时发现,10%的市售大米存在镉金属超标,根据《粮食法》正式颁布这部分大米将被禁止流通。2016年苏州市政府下发了《苏州市超标粮食处置暂行办法》,明确制订了防止农药残留、重金属和真菌毒素超标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进入口粮市场的各项措施;2017年连云港市政府也出台了类似的管理办法;2020年北京市出台了超标粮食管理办法。一方面说明粮食安全的形势确实很值得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查监督的必要性。

  这次的修订后管理条例明确了要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明确要建立健全粮食流通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体系。规定粮食收购者收购粮食,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质量安全检验,即明确了粮食收购者的质量检验责任,从源头上抓起。更是明确粮食储存期间应当定时进行品质检验,未经质量安全检验的粮食不得销售出库。真菌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或者霉变、色泽气味异常等的粮食,不得作为食用用途销售出库。

  《条例》进一步明确提高了粮食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加强了行政处罚与追究刑事责任的衔接。对违反《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违法犯罪的,依照法律来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个方面,强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进一步明确要防止和减少粮食损失浪费,这一点至关重要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国不是连年粮食大丰收吗?为什么还要担心粮食安全呢?我自己花的钱,为何需要厉行节约反对粮食浪费呢?

  实际上,我国虽然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样是粮食消费大国,曾经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报告称,到“十四五”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这个报告一出来,就引发了大众的焦点关注,并开始忧虑是否会面临没有粮食吃。可见大众对粮食的关心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虽然我们不需要对粮食安全和保障的过度担心,但仍然需要强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对粮食安全和粮食节约的重视一刻也不能放松。粮食问题对我国这样的十几亿人的大国来说,怎么重视都不过分,毕竟吃饭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尤其是在去年疫情发生以后,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更加剧了人们对粮食短缺的担忧。同时更要求我们在各环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性。

  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除了确保耕地红线、增加产能、调整结构性供应、多渠道进口以外,减少各环节的损失和消费中的浪费也是重要的措施。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也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和粮食管理策略的一部分。

  有数据测算,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而餐桌的消费环节更严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餐饮业收入达到4.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4%,食物浪费量更是惊人。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课题组2015年撰文《我国粮食供求及“十三五”时期趋势预测》指出,据估算,在消费环节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

  如果我们简单地将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700亿斤和在消费环节浪费的1000亿斤简单相加,每年就能节约1700亿斤即0.85亿吨,是我国粮食缺口的65%。

  这次修改后的条例进一步明白准确地提出要防止和减少粮食损失浪费。规定包括粮食仓储设施应如何减少粮食储存损耗;运输粮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运输的技术规范减少粮食运输损耗;鼓励粮食经营者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当然,全社会也应该通过类似的光盘行动等人人都能热情参加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自觉行动。

  粮食涉及到所有人的肚子,当然也涉及到老百姓餐桌的丰富程度,一定要进行综合设计、从战略的角度进行安排。当然,从粮食流通环节加强监管和规范,等于从源头上确保我国粮食战略的目标实现。(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