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4-04-22 来源:新闻中心

 

  2023年以来,温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学习贯彻习涉粮和物资领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会议精神,狠抓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按时完成市委市政府工作任务的进度要求。尤其是粮食现代化收购体系得到国家粮食物资局肯定推广并纳入省级营商环境“微改革”项目,智慧粮库项目开工建设并纳入全省“未来粮仓”综合性示范试点,成功承办“振兴浙粮”暨全省粮食科技周主会场活动获省局主要领导高度评价,积极践行粮食产业“温州模式”,力推粮食物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23年省对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粮食部分)全省第一,温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全省粮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一)全市粮食收储供给能力逐步提升。今年以来,圆满完成粮食收购任务,全年收购粮食首次突破17万吨。储备方面,市内粮库储备粮规模稳定在**万吨以上,可保障全市人民近半年的口粮需求。产销合作方面,在省外建立粮源基地40万亩以上,外购粮食148.62万吨,其中从东三省、江苏、安徽等主产省购入占80%以上。

  (二)种粮农民收益持续提升。率全省之先制定粮食收购补充政策,首启小麦订单收购,将早稻收购价格提高至130元/百斤,全年助农增收8800万元,切实提升农民种粮售粮积极性。实施耕、种、防、收四环节集约化服务管理,减少粮农种粮成本。培育“粮心向党”党建品牌,健全粮农利益保障诉求反映渠道,收购期间12325热线%。

  (三)现代化收购服务体系改革成效显著。全市成功打造16个“净粮中心”,合理地布局服务重点收购片区,“净粮”服务量占总收购近20%;制定“一库一策”提速方案,开展模拟演练,数字赋能统筹调度粮食产后服务,流程重塑破除粮食收购堵点,售粮排队时间减少50%,成本降低25%,粮食减损1%以上。该做法得到国家粮食物资局专刊推广。

  (四)“未来粮仓”建设列入全省示范试点。瑞安县级粮库建设列入省“未来粮仓”建设综合性示范试点,充分应用新仓型新工艺节约用地50%,实现高效用地。创新智能库务作业,探索打造无人值守、智能管控的“无人粮仓”。研究粮食出入仓全自动工艺,破解当前大量使用设备、人工作业等问题。集成仓储工艺,物联智能温控、通风、气调等实现全自动控制,提升储粮效能;院地合作探索机器换人,实现仓内平仓、布线、扦样和质检全自动作业。

  (五)粮食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是搭建平台。承办“振兴浙粮”系列之“瓯味稻”推介活动暨2023年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主会场活动,搭建产销交流平台、优质大米销售平台,促成“海水稻”项目等多项科学技术合作和产业合作。举办吉林粳稻贡米推介会,巩固深化两市对口产销合作。二是整合资源。积极倡导推动全市米粉制品、面粉制品、酒类等涉粮企业提升合作空间,融合资源推进规模化生产。今年以来,娃哈哈文成基地、百威啤酒温州公司、百珍堂生物科技(浙江)公司等涉粮规模企业先后对接入统,新增产值20亿元以上。三是做优品牌。积极发展优质晚籼稻,推进市场化“五优联动”,擦亮“浙南好山水、上品瓯味稻”宣传名片,打造“瓯味稻”区域特色品牌,如中西部山区的金川胚芽米,每公斤最高市价达30元。

  (六)涉粮基础设施夯实补短。涉及省“千项万亿”工程子项目的各项工程总体进展良好,省“未来粮仓”综合性示范试点瑞安“智慧粮仓”项目进度取得突破,已于9月底开工建设。2023年我市在建和新开工粮库仓容达20多万吨,相当于全市现有仓容的四分之一。列入省委七张问题清单的大米加工厂项目于6月底顺利销号,目前全市粮食日加工能力已经与日消费需求相匹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七)粮食物资应急保供能力不断的提高。制定应急保供“两圈一图”,形成城镇15分钟应急保障网络。优化“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店的模式,实现配送、供应、粮情监测三点融合,市场粮食价格全年持续保持稳定。推进原粮与成品粮双向储备机制,在外储备原粮3万吨、在温储备成品粮2.42万吨,逐步提升粮食应急保供能力。全市共储备救灾物资73.7万余件,冻猪肉****吨,活体生猪3万头。市级建立7家运输企业名单,每个县至少与一家运输企业建立运输合作协议,保证市级首批救灾物资在4小时内到达、县级首批救灾物资在2小时内到达受灾点。

  2024年,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继续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考察浙江讲话精神,结合温州实际抓好深化落实,继续争取全省粮食物资条线考核“第一”目标。

  (一)扎实完成全年粮食物资收储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储备任务,全市地方储备粮提升至**万吨;落实成品粮储备**万吨,较省定规模增加12.7%,市区可供天数较省定要求增加4天以上;食用油储备8300吨,省外储备储存比例低于16%。加强政府储备与市场融通,积极开展包干轮换、双向储备等轮换机制,双向储备成品粮4000吨。支持粮油经营企业落实必要库存量,鼓励粮油加工公司落实社会责任储备。提升粮食物资应急能力,扩充优化物资储备品类结构,补充物资储备品类17种,增加物资储备1.5万件,满足更复杂的应急救灾需求;落实活体生猪30000头,冻猪肉****吨储备任务,提升应对肉类市场行情报价波动的能力。优化粮食物资应急供应网点布局,巩固城镇15分钟应急保障网络。

  (二)持续推进种粮农民收益保障工程。完善落实粮食收购政策,全方面实行早稻订单全覆盖、中短粒型早稻和优质晚稻收购奖励政策,研究制定订单粮食受灾分等补助政策,全年计划完成粮食收购15万吨以上,协调落实省市储备粮余缺调剂指标3万吨以上。逐步优化布局“净粮中心”产能,激发粮食产后服务主体积极性,改革试点主体达20个以上,扩大试点服务量3万吨以上,升级打造全省粮食收购服务样板。加大现代化收购服务体系优化“五代”服务覆盖面,全年服务量不少于2.5万吨。

  (三)全力推进“智慧粮仓”样板工程。全力打造“全国领先、智能适用、可复制可推广”的粮库版数字化改革标志性成果。统筹抓好项目土建施工、工艺设施安装等建设内容,2024年完成工艺设备招投标,投资1.5亿元,完成主体工程30%以上。紧密对接河南工大,加快智能入仓机器人、仓内作业机器人、储粮卫士等智能工艺设备的研发和应用。热情参加系列国家标准编写,承担好国家课题项目研究,申报浙江省未来粮仓建设标准和智慧粮库标准,打造数字化改革标杆。

  (四)全面夯实涉粮基础设施。加快洞头、瑞安、文成等地在建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涉粮工程投资2.35亿元以上,省“未来粮仓”综合试点项目—瑞安“智慧粮仓”完成桩基工程。协调推进项目前期,盯紧乐清、平阳、苍南、龙港等县(市)新建粮库项目前期审批、要素保障、政策处理等环节,争取尽早开工。优化区域粮库布局,统筹谋划全市“老旧小”粮库整合工作,积极努力配合做好省级粮食物流核心枢纽谋建工作。

  (五)扶持本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粮食产业扶持政策,发挥好政策激励作用,推动全系统积极谋划粮油项目,全年培育骨干企业35家以上,重点粮油骨干企业10家,力争粮油工业总产值新增5亿元以上。依托“瓯越鲜风”品牌优势、扶持政策和宣传销售网络,结合农旅、农耕体验,提升粮油区域公共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推进“五优联动”市场化,全市实施面积达到9万亩,晚稻优质品种收储数量达到4万吨以上。开展优质良种试种,同时扩大低累积水稻试种面积至50亩。

  (六)深化粮食产销合作。深化区域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江苏、安徽等粮食主产区大型国企双向储备联结合作模式,积极对接格力集团、北大荒、中粮、皖粮、浙粮等大型粮食企业来温经营发展。持续开展与吉林、安徽和江苏等主产省产销合作,拓展并巩固国内粮源和供应渠道,计划稳定省外粮食基地40万亩,年调入粮食130万吨以上。

  (七)多举措保障全市粮食质量安全。建设市级培训实习基地,开展常态化轮岗培训,推进县级质检机构和质检队伍建设。探索原粮流通全链条监管,联合开展粮食收购市场、政策性粮食经营等监督检查。开展“超标粮”综合治理,盯紧生产、收购、监管环节,科学开展风险监测,及时与农业、生态、食安办等部门共享风险监测结果,会商处置办法,确保超标粮全链条监管。

  (八)全力抓好粮安考核争先。全面落实省对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新的办法,分解落实县级党委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指标任务、考核方案。对照考核目标任务,建立清单销号机制,将日常条线检查和年终全面考核相结合,及时反馈问题、督促整改,全力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九)党建引领赋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确保调查研究成果落在实处、发挥实效。做好“党建+业务”融合文章,打造红色粮仓、放心粮仓、惠民粮仓、智慧粮仓、清廉粮仓“五大粮仓”,推出一个党建阵地、一面流动红旗、一个党员示范仓、一个农户休息室、一名收购监督专员、一条售粮服务专线、一支党员先锋队“七个一”服务举措,全方面推进“粮心向党”党建品牌迭代升级。